时间:2022-09-02 19:29:22 | 浏览:1812
我是阿威,专注宁夏历史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宁夏旅游,其实可以更文气!
前言
很多人一听说宁夏,或者一说到宁夏,首先想到的是西北的粗犷和荒凉之美,想到的是黄沙戈壁的渺无人烟和苍茫。甚至有南方的朋友问阿威,你是不是真的像传言那样,骑骆驼搬砖?阿威只能笑笑,宁夏这么缺乏宣传吗?
碧玉覆沙,明珠蒙尘,可能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形容宁夏也太贴切了!
1
其实,宁夏的旅游资源之丰富,全国少见。可以说,虽然宁夏虽小,但是却囊括了绝大部分的旅游风景特质!
有山(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有水(黄河,百渠流润湖泊众多);
有沙漠(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有戈壁;
有吃(美食夜市宁夏一大特色亮点)有玩(“来给心灵放个假”,这是宁夏旅游的一个宣传语);
有历史(比如辉煌独特的西夏历史和大明历史)有人文(游牧文化,戍边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等等);
更是被誉为“塞上江南”,“塞上天府”,“鱼米之乡”。不是江南赛江南!
可以说,这是宁夏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近年来,宁夏更是把它作为战略部署来打造,上升到作为九大需要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一来谋划!
2
但是纵观宁夏的旅游业,真可谓是抱着金娃娃在要饭。
具体表现为旅游的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特质。现在很多景区只是追求利益,举个例子,游客每逛一个沙漠主题的景点或者地方,都是有同样或者类似的体验项目,比如说骑骆驼,滑沙,沙地摩托,沙漠冲浪等等。
盈利为目的无可厚非,毕竟也是要生存,但是不求新,安于现状,很多旅游的硬件设施比较陈旧或者少见更新。使得游客去了一处风景点,别的风景点已经没有去的欲望了。
阿威倒是觉得,还不如从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游客出门旅游,很大一部分都是带孩子来的,是想放松和体验愉悦来的,那些表面的项目确实刺激好玩,也让人快乐,可是,游客回到家,或者发个朋友圈就结束,美好就只留存在图片里了。
很多游客其实更想让孩子在旅游的时候增长见识和阅历,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呢?不但可以让孩子领略宁夏山河之秀丽,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这片土地或者说这个景区的深厚底蕴或者人文气息。
如何挖掘一个景区或者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和底蕴这也需要下大功夫,因为,游玩体验旅游项目,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身体,文化体验却可以抓住孩子们的心,留存在他们长久的记忆中!
不过现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今的游客很多自身都对历史和文化没什么兴趣,还是娱乐项目比较能讨他们欢心,所以很多景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想吸引游客,就得跟上时尚潮流,跟上时尚潮流,有时候就得牺牲人文和历史为代价。一切为经济服务啊!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地方不但没有保护古建古迹,反而去旧建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重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这当然不是阿威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这可是一个系统工程啊!首要就是一个经济投入问题,没钱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3
此外,放眼全国,很多旅游景点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旅游门票偏高。在如今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很多人不能出外跨省旅游。这可谓是宁夏,甚至是全国旅游业的寒冬!
那么文化旅游业的破冰之路起点在哪?是不是可以先从降门票开始?
先吸引本地人!因为,内需才是本地旅游业复苏和重新起航的力量。一直抬着门票不放,拒绝的是大部分本地游客。而外地游客却进不来。这就给景区带来收益上的损失了。就像南方,很多城市都开始在门票上开始松动,甚至于免门票,这给景区带来的不但不是损失,反而是声誉和热度,游客流量上来了,收益自然也上来了,甚至带动当地周边的旅游,餐饮等。一举多得。
或者很难,但是,既然作为九大产业之一,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怎么渡过这个寒冬,不是一个人,一个景区就能扛得起的!
宁夏的人文历史,很多都藏在旅游的风景里,等待人们去发现!也等待人们去探寻,挖掘,体验!
“神奇宁夏,多彩银川”,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更需要的是人们的参与体验啊!你说呢?
4
阿威最近在写有关宁夏的历史人文系列文章,发现宁夏历史的厚重简直超出之前的认知,它的恢弘和波澜壮阔,远远未被人们知晓,尤其是这片土地的人们,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吧。也难怪,毕竟“民以食为先”,填饱了肚子这个生存问题,才能有兴趣提到生活这个问题!
就像阿威,每天也是四处奔波,为生计而忙碌,写这些系列文章,不过是作为一种爱好而已,有没有人看,这个就不知道了。但是,在内心里,还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宁夏,了解宁夏的。毕竟生活在这里,希望它的明天更美好!
每日奔波劳碌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其实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慢脚步,好好欣赏脚下这片土地的精彩!连自己都不熟悉,怎么向别人介绍它呢?对吧?
一个地方的“文化自信”,源自人们对这片地方的认同和热爱,但首先是要认识它,熟悉它。没有昨天的努力,哪有今天的幸福?想要明天更辉煌,那就需要今天加油呢!
所以说,历史文化底蕴才是银川,乃至宁夏的底气所在!也希望你可以跟着阿威的笔端,静静欣赏宁夏之美吧!
写得好不敢说,用心倒是可以肯定的!
神奇宁夏,多彩银川,精彩可不只是这一点点!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宁夏人文:到底是甘肃银川还是宁夏银川,值得考究
宁夏人文:银川,你受委屈了,你应该叫宁夏银川,而不是甘肃银川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62:在宁夏种田有多辛苦?有多惨?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31,宁夏吴忠的前世今生,是时候露真容了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70:一座灵州城,半部宁夏史,可惜了灵武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24,地三的贡米,叶盛的招牌,宁夏大米香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61:宁夏的藩王的权力有多大?有实权吗?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64:镇守宁夏的太监权力有多大?结局如何?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60:就藩宁夏的藩王朱栴,到底是朱家老几?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58:宁夏有天下人,五湖四海填银川
宁夏人文之西夏那点事2:西夏开国前的艰难,也只有李继迁能体会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36,悠悠黄沙渡,寂寥宁河台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27,爷英雄孙捣蛋,可惜银川咸宁侯的威名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54:平罗县城怎么来的?它的历史没这么简单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十五,一次次大捷,宁夏守军书写铁血大明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57:小小的平罗县对宁夏平原来说有多重要?
宁夏人文之明朝那点事72:历史上的灵武,对于宁夏到底有多重要?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十,银川吃螃蟹第一人,徐琦的牛嗨史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34:迢迢韦州路,谁人与寒衣-大银川往事
于晶摄中新网银川8月18日电(记者于晶)8月18日,“2022跨国公司高管及驻华外交官宁夏行投资推介会”在银川举行。据悉,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16个,签约金额约243亿元人民币,涵盖新能源、加工贸易、资产投资、制造业等领域。
大明山深入民间,这里拥有“无歌不成寨,无歌不成圩”的壮族歌圩,高亢婉转传唱千年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淳朴雄壮映照百态人生的邕剧,热闹非凡的宾阳炮龙节,多民族共庆的壮族三月三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熊荣航摄自3月13日正式启动文化旅游进商圈活动以来,截至8月中旬,南宁市已先后举办9场文化旅游进商圈、推广促销活动9场、开展精品剧目进商圈演出85场,近250家文旅企业参与文旅惠民促销、暑期专场促销及旅游商品展销,积极拉动文旅消费。
其中一个朋友从河北省过来,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南宁旅游。只不过,南宁作为一座首府城市,与国内其他省的省会城市相比,“存在感”并不算太强,如果不是有重大新闻的话,平时大家似乎都不太会关注南宁,甚至连南宁的对外知名度还比不上桂林或柳州,也就难怪很多人第一次来南宁,都会颠覆他们曾经对于南宁的印象。
线路六【智能生活科创发现之旅】推荐点位: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原能新生细胞生命科普馆、中科新松机器人智能制造体验中心工业旅游已然成为展现上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新窗口。
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为主题的2022年上海科技节于8月20日在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为更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资源优势,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养,上海市科委联手上海市文旅局重磅发布了十条上海市首批科普旅游线路,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属于市民游客的科技嘉年
全球旅游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疫情驱动旅游行业转型,以应对疫情下市场结构、旅客心理、消费模式的改变。作为博彩旅游为支柱行业的旅游目的地,澳门的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及博彩结构调整的双重打击。实现旅游业态转型,打造全新的旅游布局、管理模式
这世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艺精湛闻名寰宇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四川更被誉为“吃货”的天堂7月19日“100个天府旅游美食”正式对外发布泸州四道美食入选,分别是尧坝红汤羊肉、古蔺麻辣鸡白马鸡汤、江门荤豆花作为全省“天府
中国网4月21日讯 2020年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撰稿人沈涵等指出,“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
西安是千年古都,也是古都里保存遗迹最多的城市之一。属于每个人一生必来一次的城市,斑驳的城墙,历经修整,平阔如砥。巍峨的城楼,红柱黄瓦,耀眼明亮。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盛唐的辉煌。下面推荐西安旅游必打卡的十处景点,看看你都去过吗?一. 钟鼓楼:位